
秦国在软禁楚怀王后,立刻向楚国提出了要求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,希望用大量财物和土地来赎回楚怀王。但楚怀王并不甘心,他认为自己是被骗来的,心中自然不服,因此坚决拒绝了秦国的要求。秦国不甘心,偷偷联系楚国,希望他们能拿钱来赎回楚怀王。然而,楚国的朝臣们不仅拒绝了这一提议,还主动联系齐国,希望能让楚国太子继位。
这件事引发了不少后人的议论,很多人幸灾乐祸,觉得楚怀王确实太没水平了,居然被绑架了都没人愿意赎,简直比明朝的英宗朱祁镇还惨。但其实,情况并非如此。当齐国听到楚国的请求后,他们立刻开口索要赎金——“想要回太子?可以,拿钱来赎。”
虽然楚怀王似乎没什么领导能力,但难道楚国太子就没有能力吗?有人可能会说,这个太子实在是太差劲了,居然在秦国当人质时,还把秦国的官员给弄死了,楚怀王被软禁完全是因为这个“坑爹”的儿子。但从齐国大臣的反应来看,事情并不如他们所说的那样。
当齐国决定向楚国勒索时,朝堂上就有不少反对意见。有大臣认为,即便我们扣住了楚国太子,如果楚国另选一个太子,这样我们不仅得不到赎金,还可能得罪楚国。于是,他们提出,若楚国真的选了新太子,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攻打楚国,让他们好看。
展开剩余70%但最后,齐国还是放弃了勒索,选择将楚国太子放回继位,也就是楚顷襄王。这一系列事件表明,秦国和齐国并不太看重楚怀王父子,他们不过是将楚怀王父子当作了能换取利益的筹码。
同样,楚国也没有将楚怀王父子看得多么重要,他们关心的更多是维护国家的面子。其实,楚怀王父子的遭遇和他们的个人能力关系不大,关键是当时的国家形势如何。如果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,即使是年幼的顺治或康熙,也能带领国家发展;而如果国家处于下行期,无论谁继位,也只能暂时延缓衰退,而无法扭转颓势。
回顾楚国历史,曾经强盛时,他们有过欺压其他国家的权力,但当楚国逐渐衰弱时,很多问题便开始归咎于楚王,这其实是一种双重标准。在楚国的眼里,若能迎回楚怀王父子自然最好,但如果无法迎回,就得尽快选出新王,以防国家大位空缺给敌国可乘之机。
从齐国的角度看,放回楚国太子其实是最优解。齐国若真想从楚国获利,完全可以联合秦国攻打楚国,毕竟楚国单独对抗秦齐两国的联合压力,很难胜过。而且,齐国也担心秦国因此更强大,所以他们权衡利弊后,选择不插手这场争斗,维持了与楚国的友好关系。
在楚顷襄王继位后,秦国改变了策略,要求楚顷襄王听从他们的命令,否则他们将把楚怀王释放回来。但楚顷襄王毫不退缩,表示如果秦国敢送回楚怀王,他会接受这个挑战,反正自己是太子,退位也可以,未来还是他的。
秦国尝试软硬兼施,但都没有奏效,于是决定出兵抢劫楚国边境。楚顷襄王则指示边防将领做好防守,不主动出击。秦军发现楚军没有反应过来,只是严阵以待,便意识到这场战争打不起来了。于是,秦军撤退,双方进入了一个暂时的和平期,而楚怀王也成功逃出了秦国。
然而,楚怀王的逃亡并不顺利。他先是逃到了赵国,但赵国因不敢得罪秦国拒绝收留,后来他逃到了魏国,但途中被秦军再次抓回。最终,楚怀王在一年后病逝,秦国将他的遗体送回楚国。
虽然楚怀王的遭遇让他吃了大亏,但秦国也并没有从中得到太大的好处。许多历史学家认为,秦国软禁楚怀王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失误。因为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,误以为通过软禁楚怀王可以引发楚国内乱,然而楚国的内部政治远比秦国想象的要复杂,楚王的存在反而起到了维系平衡的作用。
综上所述,秦国和齐国的行为,不仅说明他们并不重视楚怀王父子,也显示出他们只是把楚国当作了一个可以从中获利的政治工具。楚怀王的遭遇,与个人能力无关,而是与国家的兴衰、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。
发布于:天津市和兴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